乒乓球资讯 >> 正文

胡日新:乒乓球给了我们最纯粹的归宿感 | 球缘

北京孟大夫 乒乓球 1年前 0
摘要:

今天给大家说说关于胡日新:乒乓球给了我们最纯粹的归宿感 | 球缘的内容,胡日新:乒乓球给了我们最纯粹的归宿感 | 球缘吕海波 乒乓世界 6月1日,跟疫情打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之后,上海终于迎来“解封”,在确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究竟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对您有点帮助。

胡日新:乒乓球给了我们最纯粹的归宿感 | 球缘

吕海波 乒乓世界

6月1日,跟疫情打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之后,上海终于迎来“解封”,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市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第二天,家住浦东新区的胡日新联系好球友,整理好装备,驱车来到位于闵行区的欢喜乒乓球俱乐部,一打就是3个多小时。“已经快3个月没摸球拍了,在家憋得实在手痒,现在能回俱乐部和大家打球,真�是太爽了!”下场后的胡日新感觉非常过瘾。

今年57岁的胡日新从小就接触了乒乓球运动,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么多年球虽然打得一般,但感情是越来越深,乒乓球是他唯一坚持至今的体育运动。尤其在欢喜俱乐部成立以后,胡日新更爱打球、更爱琢磨球、也更加享受每天能和球友们“以乒乓度日”的酣畅淋漓。

从乡村到城市,国球成为了首选

1965年,胡日新出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县城,1岁时就随父母下放到乡村。那个年代不仅物资紧缺,精神生活也十分匮乏,孩童岁月填充快乐的方式要么是结伴投身大自然,要么就自己动手开发游戏。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乒乓球队重返世界舞台为祖国争金夺银,刚上小学的胡日新恰好赶上这波国球热潮。彼时无论大城市还是小乡村,乒乓球都是一项普及率极高的体育活动,以至于学校那一方再简陋不过的水泥球台,都能成为胡日新和小伙伴们课余时间的精神寄托。“当时我们打乒乓球的热情非常高,有时候台子都得靠抢,不过很少有人买得起正规的球拍,基本都是自己亲手做。我从家里找了块木板照着别人拍子的形状锯了一个差不多的,也没贴胶皮,就那样天天打。”

能在课间打球固然开心,但对于胡日新而言,更幸福的是参加当时乡村地区的学校之间组织的乒乓球比赛,平日在水泥台上出镜率极高的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校队的一员。虽然他自嘲说当时的校队就是一支“三无”球队(没有正规器材、没有训练条件、没有专业指导),但能够为校出战,胡日新依然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那时候的比赛很有意思,要打好几天,所有参赛学校的师生都要吃住在一起,直到比赛结束。尽管我们没有拿过特别好的成绩,但那些回忆򦘯让人非常怀念。”很难想象,在上世纪70年代湖南邵阳的“赛会制”学生乒乓球比赛是怎样的情景,但毋庸置疑,这些与乒乓球的交集为胡日新的少年生活注入了无穷的欢乐。

升入中学后,专攻学业的胡日新业余时间逐渐减少,直到考入南京邮电大学,天性开朗热爱运动的他才开始更广泛地涉猎。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篮球、排球、武术,当然也少不了从小钟爱的乒乓球。大学毕业后,胡日新先在学校任教,后到上海市团委、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工作,为了在日益繁复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胡日新从未中断过体育锻炼,其中一直坚守的就是乒乓球。从小学校队,大学校队,一直到上交所的职工乒乓球队,胡日新笑着说家用小型折叠乒乓球台:“水平没什么长进,但绝对是积极分子。”

2010年,胡日新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北京,办公地点位于西二环附近的金融街。工作之余,他迅速适应了新的业余生活节奏。“其实那段时间我对网球的兴趣也很浓厚,不过在北京找一块合适的网球场地并不容易,有时甚至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地方。到了之后需要先热身再打,打不了多长时间又得开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回去,效率实在太低了。换到现在,这个时间都够从北京赶到上海了。”相较之下,打乒乓球就方便多了。“单位和住处附近有很多球馆,有的能开到很晚,下班后可以去,午休时可以去,周末也可以去,而且完全不用发愁找不着对手。”乒乓球就这样成为了胡日新“北漂”时业余生活的首选。

从反胶到长胶,水平突破了瓶颈

此后数年间,胡日新奔忙于各地,直到2018年重回上海安定下来。虽然球拍一直没离开过行囊,但有一个问题却让他越来越困惑。“这些年和很多球友交过手,也打过不少业余比赛,结果总是负多胜少。发挥不稳定不说,一到关键时刻还容易紧张,到底怎么样才能涨球呢?”

事实上,胡日新并不是一个过度追求胜负的人,毕竟他知道自己是野路子出身,没有接受过任何基本功训练。但都说乒乓球是一项熟能生巧的运动,自己也打了几十年了,总不至于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运动能力下降,这种危机感确实让他有些“焦虑”。其实,比起在球场上多赢几个对手,胡日新更在意的是如何突破自己。

胡日新一直用的都是直板反胶打法,和大多数人一样,只要一打比赛,反手位就是薄弱环节。虽然他也学过直板横打,但效果甚微,实战当中也几乎用不出来。一次打完球后,有位球友建议他在球板背面贴一块长胶,那样接反手位球的时候还能制造一些变化。胡日新尝试了一下,结果不算理想,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需要用正面击球,背面使用率很低。不过,用长胶击球的感觉一下激�、活了胡日新的潜能,仿佛在他的水平天花板上又推开了一扇小窗。后来,他干脆把正面也换成了长胶,彻底走上了“特殊打法”的道路。

“刚开始打长胶其实也不适应乒乓球桌,因为它和反胶的性能差异很大,动作和发力都需要调整,唯一让我感到舒服的就是击球节奏变慢了,不用那么着急。”经过一段改打法的阵痛期,胡日新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或许是长胶的“以柔克刚”与他从容随性的性格更能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在重新回归球场时,胡日新的战力值明显提升了不少。“以前不会对付用长胶的人,现在基本都有的打;以前拿反胶根本赢不了的人,现在偶尔还能赢一赢”,突破瓶颈让胡日新难掩心中的喜悦。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而言,没有什么比进步和赢球更能延续“越来越想打”的动力了。

从挚友到家人,身心找到了归宿

除了运动本身以外,更让胡日新珍视的是球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回上海后,胡日新在球场上结交了不少挚友,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所以大家每周能够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2020年,一家乒乓球馆在闵行区开业,场地条件和地理位置都不错,在几位球友的共同商议下,大家决定把这所球馆作为长期固定的活动场所,并成立自己的俱乐部。本着“快乐、健康、和谐、共进”的宗旨,2021年“上海欢喜乒乓球俱乐部”正式诞生,胡日新被推选为会长。

“我们俱乐部有几大特点,一是大家很投缘,彼此之间以诚相待,氛围轻松愉快;二是出勤率很高,而且什么打法的人都有,水平也比较接近,能玩儿到一起;三是活动很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比赛,比如积分赛、挖坑赛、自由组合双打赛等等,能够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作为会长,除非有事脱不开身,否则胡日新总是很早就出现在俱乐部,而且一上场就是三四个小时。“有一次我下午三点到了俱乐部,一直打到晚上九点钟,打的时候一点都不觉累,可下来之后腰都直不起来了。”不久之后,胡日新就得到了一个“劳模”的称号。“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俱乐部有很多请进来、走出去的计划没能实现,等疫情过去,我们会组织更多精彩有意义的活动。”

在俱乐部的成立大会上,胡日新深情款款地献唱了一首《祝福》。比起乒乓球的“业余”,他在声乐领域的水平则要“专业”得多。作为一名热爱声乐近40年的爱好者,胡日新拿过专业比赛的奖项,做过自己的唱片,参加过全国金融系统国庆50周年的会演,还担任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合唱团团长。在他看来,声乐练气息,属内;乒乓球练身体,属外。两者相辅相成,都能使人愉悦。在球友们面前,胡日新唱得格外动情,因为俱乐部的成立,他们终于有了一处乒乓的“家”。

“我们的会员基本都在50岁以上,大家到了这个年纪,能志同道合地走到一起,享受乒乓球带来的健康快乐,非常不容易。很多人�。򧇫�都把乒乓球当做余生的唯一爱好,我们因为它聚到一起,有一种特别纯粹的归宿感!”

// 胡日新:乒乓球给了我们最纯粹的归宿感 | 球缘 //

版权申明:本文来自链接
*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处理,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