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资讯 >> 正文

亲密而回避,到底怎么回事?

网络 健身知识 2年前 0
摘要:

今天给大家说说关于亲密而回避,到底怎么回事?的内容,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01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要想知道回避型依恋,我们得先了解依恋是什么。依恋关系一般指幼儿与其抚养者(一般为父母)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究竟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对您有点帮助。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要想知道回避型依恋,我们得先了解依恋是什么。

依恋关系一般指幼儿与其抚养者(一般为父母)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

而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的依恋表现出的不同模式则被称为依恋风格。

后来,学者们开始考虑到这些婴儿依恋过程延续到成人的可能性,Hazan和Shaver根据依恋风格提出成人依恋理论,即成人之间的爱情关系模式和ta们在婴幼儿时期与养育者建立的依恋风格相关,并且两者是同一种情感模式下不同的发展阶段。

最后研究者金·巴塞洛缪根据这三种依恋模式提出成人对待亲密关系的4种依恋模型。

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人依赖都感觉心安。不会担忧独处和不为人接纳。

痴迷型:希望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经常发现他人并不乐意把异界大罪犯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亲密。

乐捷递 恐惧型:和他人发生亲密接触使我不安。感情上我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赖他人。担心自己和他人变得太亲密会受到伤害。

疏离型(回避型):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安心。对我而言,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让人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这4种依恋模式并不绝对,如果你觉得自己不符合任何一种依恋模式,或者是介于中间,那巨尾妖狐也是有可能的。

想要自测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ECR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简称ECR),用自评问卷来测验。当然,量表自测仅供参考噢,心理医师的专业测验才是上上选。

02.

书中寻找答案——《亲密关系》

与各类传授所谓“技巧”的情感畅销书不同,这本书将亲密关系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使用系统的观察、实验、分析的科学方法,从各个角度讨论亲密关系中的不同子课题,并从统计学的角度得出一些普遍规律性的结论。

亲密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已注定。亲情,友情,爱情,都会从我们的生命中经过,逃不开也躲不掉。即使,我们中有些还没有体验过爱情的滋味(包括我,呜呜呜~),拥有亲情和友情的我们也需要了解亲密关系

现实生活中,有部分人一直在脱离亲密关系,认为亲密关系和自己无关,这是错误知觉。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更多的是与自己作斗争,认识另一个自己,在接纳和解决中进一步了解真实的自我。

02.

03.

举个栗子

美剧《在云端》非诚勿扰陈菊(UP IN THE AIR)的男主瑞恩,正是一个回避型依恋人格。剧中,年过四十的他,因工作原因常年往返于世界各地,没有谈过一场正式恋爱,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甚至每年短暂和家人相处的日子,都让他感到格外“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亚历克斯,十分爱慕,并迅速地发展为一段稳定的性伴侣关系。

新来的实习生娜塔莉觉察到了这段关系的异样。

她质问瑞恩:“你不觉得,应该给她一个确立真正关系的机会吗?”

瑞恩回答:“等你成熟些,你对真正关系的理解会改变的。”

娜塔莉怒斥:“什么独处啊,旅行啊,你觉得那些很吸引人吗?这只是你自甘堕落的借口,你这样的生活方式,几乎不可能拥有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

的确,这么多年来,瑞恩一直用一种“情感独立”且“自立地近乎孤独”的生活方式,来作为自己的盔甲,抵抗所有稳定且深度的关系,也反过来维护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

因为任何关系,一旦和内心产生联结,对回避型依恋来说,都是一种枷锁和负担。

04.

一点启示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作者曾说过:“依恋类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选择的伴侣类型、经历的关系和重要的事件而改变”。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爱人和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可以修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最后,无论你是何种人格,良好的亲密关系都对我们成长大有裨益,让我们一起感受爱与被爱,一起为一段亲密关系而努力吧!

END

本期图文编辑 |毛绍睿

本期图文审核 |张征

// 亲密而回避,到底怎么回事? //

版权申明:本文来自链接
*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处理,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