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资讯 >> 正文

【教育部】:又有七省同批采用三年前“动商“平台最早提出

网络 健身知识 2年前 0
摘要:

今天给大家说说关于【教育部】:又有七省同批采用三年前“动商“平台最早提出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究竟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对您有点帮助。

【编者按】

9月15日,中国教育报讯,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个省份今天发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新高考,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市,采用了三年前“动商“平台公开提出、2019年4月23日下午被8省市同时采用“3+1+2”高考新模式。

38年前的今天(1983.7.7),王宗平教授第三次走进高考考场。前两次报考理科,落榜。第三次理科兼报体育,体育提前录取,如愿。

在许多人眼里,高考犹如“鲤鱼跳龙门”,但“这一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次成功,比如参加三次高考的马云、俞敏洪等,包括作文走题得O分的王宗平,如今也是各自领域之翘楚!

从动商研究中心到动商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教授的动商故事还在继续,传奇还将上演!在路上,有方向!

FIRST

2018年3月18日,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在常思思简历其新浪微博首度提出“3+1+2”高考新模式,这是继2012年5月14日, 由《中国体育报》首次公开披露提出“动商”概念后,王宗平的又一理论设想。

2018年3月31日,动商研究中心公众号以《新高考,建议采用:“3+1+2”模式》为题进行了推送,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

2019年4月23日下午4点,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市同时公布采纳。

同一天!全国8个省市,同时公布“3+1+2”高考新模式,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对于“3+1+2”模式的提出者王宗平来说,无疑,这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2019年4月23日,是动商研究中心6周岁生日!

酷宝影黑龙江:招生录取方式方面,自2024年起,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适当增加平行志愿填报院校数量,增加考生志愿选择和录取机会。

  甘肃:自2024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自2024年起,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按照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别划定录取分数线,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吉林:高考综合改革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普通高校招生选拔体系,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自2024年起,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江西: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按照历史、物理科目,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要求,分专业(类)提出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提前向社会公布。

  安徽:2024年起安徽高考使用全国卷,不分文理科,满分为7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七分黑木耳。

  贵州: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一本二本批次。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广西:2024年基本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新的考试招生模式录取新生,建立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长效机制。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SECOND

导 读

【“3+1+2”模式】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科目必选一门;

“2”,指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任选两门。

当然,这个“2”最好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艺术等科目中任选两门。

依据:

一、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高考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

二、2014年9月上海市、浙江省先期高考改革的试点经验;

三、今年(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

王宗平 2018.3.18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出台,标志着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进入快车道。继2014年上海、浙江首批高考改革试点,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第二批启动高考改革后,2018年全国又将有17个省份(湖南、广东、江苏、河北、安徽、山西、西藏、辽宁、黑龙江、贵州、四川、吉林、重庆、湖北、福建、河南、内蒙古)按照各自公布的方案开启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考试科目的设置是改革的重点,也是社会各界最关注的改革之一。国务院《实施意见》的总体方案,将高考考试科目的设置为,“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根据改革试点部署,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分别出台改革方案,上海市的考试模式为“3+3”模式,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为“6选3”,即政、史、地、物、化、生六门选三门;浙江省的考试模式为“3+3”模式,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为“7选3”,即政、史、地、物、化、生、技术七门选三门。

随着2017年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及招生结束,改革试点中的问题也随之而出,特别是两地选择物理的考生人数下降问题争议较大。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这样的情况,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始料未及的,使得浙江省不得不在2018年高考方案中采取措施确保2018年高考选择物理的考生达到6.5万。

其实,选考的初衷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优势自主选择,这并没有问题,但是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压力,使得许多考生为了规避风险而增加选考科目的优势,不得不放弃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物理,因而导致高考选考“物理遇冷”的危机。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科技进步的引领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激励的高考竞争下,“物理遇冷”,只要有选考,无论是浙江、上海,还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学生“战略性”放弃的几率依旧很大,哪怕即将开启改革的湖南、广东等17个省份,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应对,问题也还会出现。

那么破解这个问题楚林倾诉的办法有吗?

其实,国务院《实施意见》的总体方案虽然规定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科成绩组成,但并没有规定考试的模式就只是“3+3”,也没有规定选考科目只能从政、史、地、物、化、生六门中选择。国家方案灵活性很大,这就为破解“物理遇冷”的危机提供了改革条件。对此,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依据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高考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上海市、浙江省先期高考改革的试点经验,以及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结合江苏“08高考改革方案”,建议新高考考试科目的设置,采用“3+1+2”模式。

“3+1+2”模式即: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科目必选一门;

“2”,指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艺术等科目中任选两门。

自上海、浙江开启试点以来,当前公布的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全是“3+3”考试一个模式,选考科目政、史、地、物、化、生“6选3”则是选考科目选择的主流,而这些方案都大同小异,两依据一参考、不分文理科、英语两考。

// 【教育部】:又有七省同批采用三年前“动商“平台最早提出 //

版权申明:本文来自链接
*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处理,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