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资讯 >> 正文

两年内容平台运营经历,我学到了什么

网络 健身知识 2年前 0
摘要:

今天给大家说说关于两年内容平台运营经历,我学到了什么的内容,始终保持内容信仰,忠于所爱,自得其乐。——写在前面86资讯,巅峰时的月阅读量达1400万+,作为工具类APP的一个模块这个成绩不容易。大伙儿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究竟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对您有点帮助。

始终保持内容信仰,忠于所爱,自得其乐。

——写在前面

86资讯,巅峰时的月阅读量达1400万+,作为工具类APP的一个模块这个成绩不容易。大伙儿也曾一起努力想把它做成移动体系内的“今日头条”,然而现在因业务调整,它将随着APP一起下线了。于是想做一场剖析自我的复盘,好好向它告别。感谢项目、平台和整个团队,与有荣焉。

说起86资讯,我们希望:

1、通过海量优质内容丰富用户体验,让工具类型的APP不仅仅是一个工具。

2、做移动体系内的“今日头条”,精准地推荐给用户提高活跃和停留时长。

86资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搜狐只是一颗螺丝钉的我,在这里参与了从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接收用户反馈的全流程。运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从这三个阶段展开复盘:

内容的生产与发布阶段

原创的成本很高,平台快速搭建需要借助“外力”。

01

问题:因每日发布量较大,发布策略考虑不周

起步时,我们拓展了从科技、财经、搞笑、汽车、本地等十几个垂类共1000+个账号。从0到1000+已经是个大工程,而拓展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平台搭建初期,为尽快完成每日的新增发布,完成对KOL的曝光承诺,加上文章由人工上传,因此发布策略基本上是对当日或前日发布内容的KOL“雨露均沾”,虽然表面“百花齐放”,但拨开标题的面纱,有些文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除了像占豪这类时事评论的内容,多数KOL的时效性并不强,我们抢新闻的意义不大。当账号足够多时,更要回归内容本身做筛选。

优质的KOL符合“二八原则”,更残酷的是,头部队伍也是动态变化的。

运营策略调整:对1000+账号进行分级

留下237个A级(最优)和B级账号用于转载发布,对其余700+个C级账号“大义灭亲”。梳理的过程发现一些账号养肥了改姓换主,风格甚至领域大变样,也挺惋惜的。

资讯成长期的月均阅读量可达1400万+

从柱状图可见,7月KOL的阅读量较6月有明显提升。这大概是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通过对账号的评估梳理以及数据验证意识到定期评估账号等级的重要性。

02奥丹姆稀有蝎子

问题:因对微信第三方编辑器样式不兼容,阅读体自由自在完结文库验受影响。

KOL转载发布的过程依赖爬虫+人工传图。一方面爬虫工具未对第三方编辑器中的样式做兼容处理,另一方面发布同事为了保证每日新增发布篇数无暇雕琢样式,因此阅读体验远不如微信端。这也是一些主流新闻的PC端曾遇到的问题,而PC端的常见的处理方式是砍掉样式或对样式做简单处理。

运营策略调整:优化爬虫工具

现在后台已实现通过新榜的接口获取文章链接及各项内容数据。虽然排版样式的兼容可能只是锦上添花,但对小屏来说,阅读体验太重要了。

03

问题:KOL内容再丰富也无法满足用户对硬新闻的刚性需求

运营策略调整:合理引用具备新闻采编权的新闻单位的内容——兄弟公司已取得引用授权。那些专门收集侵权“证据”的部门,因为对移动体系的不了解,让我们被迫应对本不该存在的法律纠纷。我也因此深刻感受到版权对大公司的重要性。

由上面的柱状图可见,硬新闻从内容上看和KOL相得益彰,从用户获取信息的角度来说不可替代性也更强。总阅读量一定的情况下,有时硬新闻更胜一筹。

运营期间我们对兄弟公司的共享精神充满感激,作为回报每月我们都将这部分阅读量数据回传,但毕竟转了一手,时效性差一些。由于跨公司协作,加上我们APP的定位是工具和服务,时效性的稍微滞后尚且能忍。尽管如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上班的第一时间是先完成资讯的更新置顶等操作才会去做别的事。

04

视频时代来了,如何入局?19年在和新浪微博的合作中,资讯平台接入了微博的视频接口。

问题:受接口限制无法快速筛选到优质内容。

由于是与外部合作,接口限制较多,微博海量的视频素材在我处后台不支持按作者或标题搜索,因此无法像微信KOL一样给所有账号划分等级,也无法快速筛选到优质内容发布。但接口问题是个悖论:没有好的数据就无法推动接口的开放,不开放接口就无法便捷的筛选发布优质内容也就不能保证好的数据。

经验总结:项目从运营层面推不动的时候要积极寻求上级的支持。

05

问题:以阅读量为导向的KPI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导致各类内容的比例失衡

随着内容的丰富,资讯发展成了包罗万象的内容平台。但从APP所属的通信行业来看,资讯作为其中的一个模块,内容也应向科技、通信领域倾斜甚至聚焦。

从拉新促活方式来看,福利活动是一种快速见效的手段,但通过福利吸引到的用户是“乌合之众”。86资讯中的泛生活类内容具有普适性,阅读门槛较低,更受大众欢迎。不管是选稿发布、置顶等运营手段还是推荐算法,都会对这类内容有所侧重。

长期追逐阅读量,造成资讯内容运营的策略并不完全围绕科技通信领域。但如果资讯定位过于“技术流”,也势必将普通大众拒之门外。

运营策略调整:调整内容边界:一方面保留硬新闻,一方面减少非科技类内容占比。

内容传播阶段

酒香也怕巷子深,因为遍地都是酒。

06

问题:视频播放的交互设计不合理和视频流量提醒影响观看量;在视频观看场景植入流量业务售卖的需求被搁浅。

运营策略调整:

(1)优化交互逻辑。

起初只有点击视频区域中的播放按钮才可在列表播放视频,点击其他区域则跳转至视频详情页,由于H5加载较慢,等待的时间可能造成用户流失,为优化用户体验调整为点击屏幕任一处均可直接播放。

调研部分内容类APP在视频交互设计对比

从上表可看出主流资讯APP视频的交互形式共性特征:点击屏幕任一处在列表中直接播放;非wifi环境下会提示流量消耗。

人民日报-新华社-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的视频播朗琴x600放界面

参与调研的几款资讯APP中:今日头条设置选项的颗粒度最细,且如果用户在非WiFi网络中选择每次提醒则自动播放不生效;搜狐新闻的交互体验最便捷;36氪不支持列表中播放。

今日头条APP-设置-播放与网络设置界面

(2)视频播放场景植入流量业务推荐

优化交互后,数据未有明显好转:为避免用户对观看视频产生流量消耗的不知情投诉,我们的交互为每次点击播放按钮时流量消耗有强提醒弹窗。而对用户来说,善意的提醒变成了点击观看行为前的“急刹车”。

既然每次播放前都有提醒,这时如果向用户推荐流量包商品,比起文章底部的商品曝光位来说,不是更加直接吗?然而,基新飞飞霸天虎于现有观看数据,产品评估不值得投入开发成本,于是该需求GG了。这是我心目中的另一个遗憾。

07

当平台积累了大量的内容,就需要编辑人工+算法共同使劲儿了。然而,人工和机器也各有各的难处:

问题:好内容没有快

// 两年内容平台运营经历,我学到了什么 //

版权申明:本文来自链接
*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处理,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