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资讯 >> 正文

他们,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事(下)--活动五周年专题回顾(二)

网络 健身知识 2年前 0
摘要:

今天给大家说说关于他们,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事(下)--活动五周年专题回顾(二)的内容,本文转载自《新晨》(2021年第6期)文 周知(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事,一件关于孩子、关于阅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究竟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对您有点帮助。

本文转载自《新晨》(2021年第6期)
文/周知(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

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事,一件关于孩子、关于阅读的事。

送入校园

“抢书”的目的是为了送入校园。一般而言,评选是属于行业内专业人士的特权,但是“我最喜爱的童书”活动有点不一样,它把这个特权分给了孩子。要让孩子评,首先得让孩子看。以评促阅,是活动的真正目的。

怎么才能让孩子看到这些提名童书呢?组委会想了很多点子,最后还是实打实的用了个“笨”办法,送到学校、送到孩子面前给他们看。

深圳地区这个环节的主要负责人是尹佳妮,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终评前联络学校,完成签约工作。终评的30强童书出来后,签约学校的孩子们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童书。这样的好事,学校自然是充满动力,积极争取。但资源有限,名额也就有限,名额有限,竞争就出现了。

每到这时,尹佳妮的微信好友数量就会开始几何式增长,“先是学校校长加,然后校长推荐老师加,老师可能中途去生孩子又换另一个老师加。我现在的朋友圈可能是半个深圳小学通讯录吧。”

对于擅长交际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个扩充人脉圈的机会,但尹佳妮对陌生人有点儿“社恐”,“名额就那么几十个,给谁,不给谁,你都……真的很难。每次发信息前,我都要在电脑开一个记事本,然后编辑一段话,反反复复修改很多次,再复制到对话框里面发出去。”

不仅要和签约学校沟通,尹佳妮同时还负责收集全国参与投票的学生数据,每年大概要处理30到40万条学生信息。数据量庞大,尹佳妮的Excel技术突飞猛进,“像这个表,没有填生日,但是有身份证信息,可以用‘数据’栏里‘分列’来提取。比如这个学校,50个班级每个班一个表,录入起来很繁琐,用这个合并功能,就可以统成一个表了。”

活动开发了专门的后台系统进行数据的导入统计,但刚开始程序只有基础框架,缺乏很多细节功能,有一次学校给的数据出错,尹佳妮录入后才发现孩子的班级全部都搞错了,系统没有“全部删除”功能,她只好一条一条手动删,2000多条信息,佳妮删了一个多小时。“社恐”的她给技术员发微信,反馈改进需求,结果就是“理科生和文科生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讲的都是术语,我听不懂,我讲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也听不懂,全程就是鸡同鸭讲。”

好在一年年磨合下来,现在系统功能逐渐齐备,佳妮的操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后期的打包装箱工作,她也逐渐成为行家里手,一会儿像个壮男一样搬搬扛扛,一会儿像个贤妻一样收收捡捡,熟练得仿佛流水线上的资深打工人。

“我们至少还有快递,送进学校不用担心物流问题。有的图书馆,光临县薛清爱葬礼是送书到学校,一所学校单程就要4、5个小时。”

佳妮说的,是内蒙的呼伦贝尔图书馆。

呼伦贝尔地广人稀,学校分散,路也不好走,图书馆员们为了送书进校园,常常要开好几个小时的越野车。去一趟不容易,呼伦贝尔图书馆会抓紧机会带去更多的资源。

2019年,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少儿馆主任刘静赶去满洲里,打算给孩子们送去一场读书会,5个多小时的车程下来,她已经有些疲惫,但到了现场一看,“一间小教室,挤满了孩子,但他们穿的校服颜色都不太相同,黄的、蓝的,特别奇怪,我一问,结果学校老师告诉我,这是周围学校的孩子,为了听读书会专门赶过来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静停顿了一会,说:“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慢慢努力,会更好的。”

“会更好的。”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业务办公室主任梁雪非常肯定。她参加“最喜爱的童书”活动已经3年了,每年都给大连的孩子们要送去近20场线下活动。馆里为了方便给学校送书、送活动,专门配备了一台大巴、一辆小巴,3年下来,车子已经跑了14万公里,因为他们专挑偏远的学校跑。

“偏远地区的孩子图书资源相对比较缺乏,教育资源也比较缺乏。我们在资源上给予更多倾斜,是希望让服务走向更需要的地方。”梁雪还记得第一次去普兰店地区沙包镇中心小学的场景,当地孩子多是留守儿童,平常没有太多渠道接触到好的童书,学校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阅读窗口,“孩子们看到那些童书特别兴奋,新书来的时候一拥而上,争着抢着要看。”

我们希望能替孩子打开这个窗口,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一切,都会更好的。”

推广活动

书送进校园不是活动的结束,恰恰相反,正是开始的时候。如何让孩子们愿意打开这些书本阅读,是活动必须攻克的一个难点。

在浙江嘉兴,市图书馆是通过走入校园、给孩子们送上现场读书会的形式来推广童书的。线下读书会对阅读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以我们嘉兴市图书馆总馆少儿借阅榜单为例,2020年度少儿借阅排行榜前三名里面,就有两本是‘我最喜爱的童书’榜单里的。”浙江嘉兴市图书馆少儿部主任郑昀说:“效果很显著,所以后期为了扩大活动辐射范围,我们还发动了区县馆一起加入,通过发文形式,把‘最喜爱的童书’活动直接纳入了未成年人读书节系列活动中,发动更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把活动效果更大化。”

这样的线下活动不仅在嘉兴,2019年,全国共有312所学校的孩子享受到共计561场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但,2020年的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清斑润颜组合的计划。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武汉是1月23号封城的,20号的时候所有的线下活动都被迫停止了,我们馆长就提出,越是非常时期,越要想办法提供服务。”当时全国的目光都看向武汉,但身处当时的疫情中心,哈密烫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活动部主任林翔却将目光看向了孩子们,“虽然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在前线,但是至少能为封闭在家里的孩子做点儿什么。和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一商量,决定在线上推出读书会。很快,1月27号我们就推出了‘云上读书会’,当时的频次是每天一场。本来是在自己的读者微信群内分享,后来可能大家都有这个需求,影响也不断扩大,逐渐地从2个群到4个群、到最后发展到全国有80多个微信群开始同步直播。”

为了实现在多个群内同步直播,林翔学会了使用微信机器人,微信机器人相当于群同步直播的小助手,有多少个群,就买多少个微信机器人。直播一开始,@机器人助手,80多个微信群就能自动同步。

但微信直播形式是语音加图文直播,少了视频的直观效果。4月,林翔他们开始尝试视频直播,第一场大型视频直播选在了4月2号——国际儿童图书日这天,那也是林翔第一次知道“网络推流”这个概念。为了保障直播的流畅度,技术公司专门安排人到主持人家里,通过“网络推流”技术来增强主持人家里的网速。当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自己家里,通过线上合作,完成了第一次直播。

一次次探索、一步步尝试,林翔和他的团队在摸索中逐步调整线上直播的内容、方式、平台。6月开始,武汉少儿馆的直播转向了“小鹅通”平台,通过馆里搭建的直播间,以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向学校做了12场线上直播。

“以前我们做‘最喜’的校园推广都是线下的,受益的就是现场那些孩子。通过线上直播,我们的覆盖面更广,呈现的内容也更精致,而且视频随时可看,突破了时间限制。”

线上直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考验。“做线下活动的时候,现场报名,来了几十个人,觉得活动效果也就够了。线上不一样,我们精心策划、制作了一期节目,最后点击数据可能不尽人意。怎么吸引流量、做到节目质量与流量的平衡,也是后疫情时期我们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这个课题可能是所有做线上推广活动的人都面临的难题,但林翔觉得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做线上推广做得越久、越深入,就越能感受到阅读推广线上直播不会仅仅是辅助手段,而是活动的主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像2020年,我们全年活动600多场,其中直播活动占比就达到70%到80%。当然这是疫情特殊情况导致,之后的比例会下降,但从长远趋势来说,肯定是会不断、甚至迅速发展的。”

林翔从这项工作中感受到挑战与机遇,而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卢璐从中感受到的,是责任感。

2020年9月,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开始尝试线上读书会,推广“我最喜爱的童书”。组委会卢璐接过了这个担子,没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第一场线上读书会开始前,卢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精选了趣味性十足的科普读本《大峡谷》,特意邀请图文作者提前录制了自己亲身游历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创作故事。作者是华裔,说的是英文,卢璐心细,把中文字幕也给配好了。

万事俱备,第一场线上录播读书会开始了,学生们特别给力,在线人数很快就冲破了4万。点击量不断上升,卢璐正要松口气,弹幕突然开始大量出现“看不懂”“说的什么呀”的质疑和求助。卢璐傻眼了,这不是有中文字幕么?“后来一问才知道,好多是一年级的孩子,字都认不全。”说到这,卢璐捂着眼笑起来:“哎哟,左思考右准备,就没想到人家不识字。”

第一次录播是一波三折,磕磕绊绊地完成了。但也正是这一场录播,让卢璐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把这期节目放上网,点击量一直往上走。后来我看留言,有一条真的戳到我了。有个妈妈,她孩子还小,听不懂,也看不懂,你知道这个妈妈后来怎么做的吗?她一帧一帧地暂停,把所有的字幕都抄下来给孩子一字一句地说!”说到这里,卢璐的表情变得有些严肃,“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挺重要的。”
投票

提名、采购、送入校园、推广活动,一步一步,终于走到投票环节。所有的前期活动成果,最终都会落实到数据上。

2014年,活动第一次启动,当年收到选票12万张。2016年,活动从深圳走向全国,这个数据达到了120万。两年时间,翻了10倍,此后每年,数据都保持着缓步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该数据稍有回落,但仍保持在100万以上。

在参与活动的30多个省市中,北海地区参与学校每年的投票率基本上都能保持在70%以上,个别学校能达到100%。

“这个还是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对活动的认可和配合。” 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宣传活动部副主任苏莹介绍,“我们在学校推广童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大王乌贼神秘死亡,一种是组织校内阅读,一种是鼓励家庭阅读。校内阅读一般是采取学校图书室阅读及班级读书角阅读的形式,配合上班级的阅读课,让孩子们都能去读童书、分享童书,最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孩子们,利用电脑课或阅读课时间,回顾这段时间阅读的童书从网站登录进行投票。亲子阅读则是鼓励孩子们除了在校内读,也可以把书籍借回到家里,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读或者进行亲子阅读,最后,由家长配合,从微信公众号登录进行投票。”

实打实的推进与跟踪,保障了北海的童书推广效果。但不是每一个地区都能这么顺利的开展工作。陕西省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是在2019年加入“我最喜爱的童书”活动组的,在活动推进初期就遇到了麻烦事儿。

“当时我们和深少图签完合作协议,就满怀热情地拿着组委会发来的宣传单去与和西安市的各个小学接洽,但事情就有那么巧,就在我们去之前,西安市教育局刚刚下发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准到学校进行各种推广活动的通知。很多校长怕惹事,直接拒绝了我们。”陕西省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少儿馆馆长孙红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颇显无奈,“但巧中有巧,刚好有一所学校,西安高新第二小学图书馆的张老师,他曾经听过咱们深少图宋馆长的讲座,对这个活动是有所了解的,知道这个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一力促成了这件事情,几经周折,我们的第一份馆校合作协议总算是签下来了。”

过程曲折,但结果让人欣慰。当年6月份,北京师范大学知名编辑王芳老师来到这所学校为同学们讲读《见到一根魔法棍》,有20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活动。最终这所学校的学生投票率高达85%以上,包揽了陕西地区1个全国特等奖和幸运奖项。

看到了活动效果,孙红侠再接再厉。除了跟西安当地学校签约,还依靠陕西公共图书馆联盟未成年人服务组向基层地市图书馆延伸,借助他们的力量联系学校,开展活动。

2019年陕西省图书馆少年儿童馆联合了5家基层图书馆,发动了4000多名孩子参加了阅读活动。2020年,范围扩大到了渭南市华州区图书馆、澄城县图书馆、合阳县图书馆、韩城市图书馆、扶风县图书馆、神木市图书馆、安康市汉滨区图书馆、大荔县图书馆、岐山县图书馆9家图书馆,共计1万多名学生参与了活动。

靠着各馆的努力,活动参与学生人次越来越多,收集到的投票数据也越来越庞大。

数据库越大,越有研究价值,组委会开始倾听数据背后的话。什么样的书更受孩子欢迎?性别有没有影响?地域有没有偏好?……

每年一度的研究,让组委会的成员们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培养出一种微妙的直觉,他们好像有了预测能力,可以预测出每年的金榜童书。

于是,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投票前开始出现一个约定俗成的“赌局”。入局的不仅有团队的工作人员,还有参与初评、终评的专家评委。

2019年,终评委A押宝《夏美变变变》,不肯睡觉的孩子睡前变变变,妈妈来猜猜猜,童趣十足,肯定票数高。结果,一年级的小孩评价“太幼稚了”。

而涉及性教育话题的《不能说的秘密》,题材敏感、内容隐晦,所有的评委都不看好,结果这本书拿下2019“我最喜爱的童书”投票第一名,孩子不仅看懂了,而且觉得“好看”。

评委们纷纷压错宝,一直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们倒是仿佛开了挂,尤其是卢璐,十押九中,问及秘诀,答说“就是感觉”。

“可能我们在一次次走近孩子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听到了他们的内心。”卢璐说:“这也更让我们感受到活动的价值。我自己有两个孩子,但我常常对他们的想法、做法感到出乎意料。我们总觉得自己了解孩子,这种代位思考,就是一种大人的自以为是吧。我们都知道,餐具好不好,吃饭的人最有发言权;鞋子好不好,穿鞋的人最有发言权。那为什么到了童书好不好这个问题,孩子却失去了话语权呢。

让“感觉”成为“秘诀”,根源在“了解”,途径在“倾听”。在孩子的事情上,大人有时候可能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多。慢慢靠近,仔细聆听,剩下的,交给孩子。
颁奖典礼

敢于放手交给孩子,是信任,也是勇气。“我最喜爱的童书”组委会很擅长做这样充满勇气的尝试。

2016年,“我最喜爱的童书”活动从深圳走向全国20多个省市,为了让全国活动参与者都能共享年度颁奖典礼,团队决定做一次全国的在线直播,这个直播预计有20万以上人次观看,而他们选择了让一个图书馆员来主持,这个馆员没有任何主持经验,甚至普通话还带着一点儿湖南口音。

“只能说是胆子大吧。”现在已经主持了4年的周知笑着说:“我问他们谁给的勇气,他们说梁静茹。”

周知是学新闻传播的,主职是馆里的新闻宣传。回忆起第一次主持经历,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嘉宾名单太长了,烫嘴。”

这个活动不仅是一个图书馆间的内部游戏,而是涉及到整个童书产业链的创新尝试,颁奖典礼现场不仅有图书馆、出版社代表,还有全国各地学校、阅读推广人、学生代表。完整的嘉宾名单念下来,考验的不仅是语速,甚至是肺活量。

“作为一个半吊子主持人,当然是希望名单短一点了。可作为一个阅读推广人,我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名单能越来越长的。”

在这一长串名单中,有一位嘉宾身份很特殊。他既是这个活动的主人,又是这场盛宴的客人。他是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我最喜爱的童书”活动的总策划人宋卫。

说他是活动的主人,是因为活动的理念、初衷都出自于他,发起、运行都由他拍板,在行业里摸爬滚打30多年,他对童书产业和阅读推广事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考。

敢想敢试,是“我最喜爱的童书”这个活动团队的特质,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宋卫这个团队带头人。在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的10多年里,他打破陈规,创造了数十个全国“首创”,“精力过人、创意无限”是身边人提到他时最常用到的词。

这样一个充满创意与热情的少儿阅读推广人,在“最喜爱的童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却始终保持着“幕后人”的身份。他愿意为这个活动殚精竭虑、保驾护航,但始终拒绝走到台前。

身为活动的总策划,在“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开展过程中,他却始终保持着一个“客人”的身份——不介入评审,不影响结果。不愿被过多提及,享受一份克制的热闹。

负责馆里新闻宣传的周知对此颇有怨言:“一到采访就感觉心累。对活动最了解是他,最有代表性身份的也是他,媒体最想要采访的也是他,可是他就是不愿意走到台前,让我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曝光量。”

嘴上埋怨,但周知心里还是很认可宋卫,“你能感受到他对工作的激情,对阅读推广这份事业的热情,可能正是因为热爱,所以纯粹吧。”

结语

颁奖典礼结束后,罗惠红长舒了一口气,点开朋友圈正想发一条庆祝圆满收官的状态,一个更新提示跳了出来。点开一看,是宋卫转发的推文——“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书目推荐开始啦!

他们,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事,

一件关于孩子、

关于阅读的事。

他们,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事(上)--活动五周年专题回顾(一)

无处不在
扫码关注我们
2021我最喜爱的童书
阅读推广活动
// 他们,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事(下)--活动五周年专题回顾(二) //

版权申明:本文来自链接
*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处理,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