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资讯 >> 正文

灭蜀第一功臣,在政治斗争中被冤杀,死后竟无人替他伸冤平

网络 健身知识 2年前 0
摘要:

今天给大家说说关于灭蜀第一功臣,在政治斗争中被冤杀,死后竟无人替他伸冤平的内容,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与你们分享我的所感所想,是我莫大的荣幸。你们的喜欢,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在此感谢大家的阅读!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究竟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对您有点帮助。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与你们分享我的所感所想,是我莫大的荣幸。你们的喜欢,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在此感谢大家的阅读!

笔者认为邓艾是三国后期死得最为冤枉的人了。明明是灭蜀之战的功臣,但是最后被钟会污蔑,被司马昭处死,进而演化成了一场“二士争功”的悲剧。然而邓艾之死并没有那么简单,在邓艾之死的背后,隐藏的是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也是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的根本区别。

灭蜀之战中多依赖邓艾天才般的想法

一、邓艾之死

在灭蜀之战中,邓艾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功臣。李白曾经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最初的灭蜀之战并不容易。

按照钟会的规划,邓艾应当与钟会在剑阁会师。但是姜维抢先一步入主剑阁,让这个会师计划搁浅。这时候邓艾就显现出自己作为名将的素养了。他天才般地提出了战术“偷渡阴平,直取蜀汉”,最终一人灭一国,立下了伐蜀之战的首功。

但是邓艾的举动却引发了钟会的不满,因为邓艾的举动,钟会作为这一次伐蜀之战的主将落得一个无功而返的下场,这对于高傲而且迫切想要立功的钟会来说是一次“打脸行为”。因此钟会便上书说邓艾独断专行、居功自傲。其实说实话,钟会的指控也并非是无的放矢,邓艾当时确实是有此类举动,据记载:

“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

当时伐蜀之战的主将是钟会,但是在对于蜀国诸臣的处理时候,邓艾却丝毫没有理会这位主将的意见,而是独断专行,自己把事情都处理好了,俨然自己是这一次伐蜀之战的主将。

邓艾在伐蜀之战成功后,很明显有着自我膨胀的心理

说实话,邓艾的举动不仅引起了钟会的反感,而且引起了远在天边的司马昭的警觉。一个在外打仗的将军,战胜之后却在那里收拢旧国人心,这种行为确实让人起疑。并且在司马昭要求邓艾将刘禅送到魏国来的时候,被邓艾以会引起吴人反感的借口给拒绝了。

因此司马昭通过师纂给邓艾以敲打,传话说:“事当须报,不宜辄行。”就是说你邓艾有什么事情要及时汇报,不能自己就做决定了。结果邓艾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管司马昭的命令。

借助这个时机,钟会就对邓艾下了黑手,史书上记载:

“锺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徵艾。”

在邓艾自己的“作死”举动,钟会、师纂等人的上书奏言,司马昭的怀疑之心的综合作用下,邓艾便被装上囚车送回魏国迎接死亡。

但是我们细细一想,要是说到嚣张跋扈,恐怕邓艾是远远比不上钟会,但是为什么邓艾会落得这个下场呢?背后的原因却是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

邓艾之死实则另有隐情

二、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所在

司马氏集团的组成与曹魏集团的组成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可以说司马氏集团几乎都是由曹魏功臣后裔等大族组成,注重家世、才华等因素;而曹魏集团则是不论出身,只看才能,卑贱之人也能获得晋升资格。

曹操在用人的时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曹操本人曾经亲自下诏书谈自己对于人才的要求: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也就是说曹操不论出身,不论品德,对于人才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有真才实干。因此曹操手下有罪犯出身的典韦、有贫寒文人郭嘉、有名声极差的谋士贾诩等,共同构成了曹魏集团,也为曹操打下了不世功业。

曹操用人不看出身,只看才能

我们再来看司马氏集团,司马氏集团的组成人员则基本上都是以家世、才华等相差无几的曹魏功臣组成。其中例如说是出身自颍川钟氏的钟会、出身夏侯氏的夏侯玄、出身诸葛氏的诸葛诞等人,其中虽然有人后面因为种种原因与司马氏为敌,但是不能遮掩的是其才华以及家世上的认同感。

因此在司马氏集团之中就有了矛盾,那就是勇于实干的事功型人员与出身显赫的豪族型人员之间的矛盾了。事功型人员有着功劳与能力但是却无法融入上层,豪族型人员依靠家族庇护就可以轻轻松松坐拥大权,因此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其涟漪诊疗所中的代表又是邓艾与钟会。

为什么邓艾战功赫赫却始终无法进入司马氏集团的核心呢?

首先是因为邓艾出身卑贱。邓艾是个放牛娃出身,据记载:

“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邓艾从小就没有父亲,靠给别人放牛为生。虽然后面邓艾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将军,但是他这种卑微的身世是令当时的大族们所瞧不起的。因此邓艾也没有机会融入大族之中。

还有一个说起来蛮有歧视性的问题,即邓艾的口吃。《世说新语》中有如此一个故事: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邓艾虽然才思敏捷,但是因为其口吃的毛病,始终无法融入以清谈辩论为主的文化氛围之中,这也使得他无法融入司马氏的集团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夏侯玄忠心于曹魏但是反对司马氏,因为其在家世以及文化上的成就,他一样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崇敬,被名士们视作“自己人”;邓艾虽然富有才华并且作战勇猛深受司马懿的赏识,但是因为其家世以及文化上的不适性而始终无法融入核心集团。

即便是无法融入核心集团,最多也就是跟原来一样在边疆打仗就是了,那么为什么邓艾必死呢?

司马氏集团重视家世,因此邓艾进入不了权力中枢

三、为什么死的是邓艾?

当时入蜀作战的人中,论气焰嚣张,无人能出钟会之左,为什么死的是邓艾而不是钟会呢舌尖上的西政?仅仅是因为邓艾融不进这个圈子吗?我想未必。

其实从灭蜀之战前,司马氏就开始逐彭炽辉渐削弱邓艾的势力了。在256年,邓艾被封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这一点是值得推敲的。因为原本此地只设雍凉都督职务,曹真、司马懿等人均担任过雍凉都督,以邓艾之功,此位置非他莫属。

但此后雍凉都督被司马氏拆分为陇右都督和关中都督。陇右都督由邓艾担任,更加重要的关中都督则由司马氏的宗族司马望担任。由此可见司马氏一方面想利用邓艾的军事才能,一方面又不够信任邓艾的心理。因此我们可见,司马氏对于邓艾是有着信任危机的,但是此时这种信任危机还仅仅是潜在的没有爆发出来。

司马昭已经开始逐渐削弱邓艾力量

此后司马昭想要伐蜀以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遭受邓艾反对,这种信任危机进一步加深。这一点我们可从伐蜀之战中经验丰富、骁勇善战的邓艾仅仅是担任了副将率领一支偏师可见,即便是一支偏师,司马昭也安排了廷尉卫瓘来监督邓艾的行动。

此后灭蜀之战胜利,邓艾立下了头功,但是却独断专行,自己就册封了蜀汉的诸位大臣以求收买人心。这一点更加引起了司马昭的恐慌。最终在钟会、卫瓘等人的添油加醋下,邓艾落得惨死的下场。在这场添油加醋中,我们也可见司马昭更加偏向于与自己相似的钟会等大族子弟。

邓艾之死,既是源于司马昭的信任危机,也是邓艾沦为了事功型官员与豪族型官员斗争中的牺牲品。

邓艾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四、邓艾的身后事

邓艾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官,而是征西将军、陇右都督,邓艾之死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就是邓艾部下的反应。

查看隐藏内容

// 灭蜀第一功臣,在政治斗争中被冤杀,死后竟无人替他伸冤平 //

版权申明:本文来自链接
*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处理,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